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唐·杜甫《小至》
一、冬至度数信
阳历时间:2022年12月22日05:48
农历时间:壬寅年十一月廿九
黄道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70度
节气期间:2022年12月22日到2023年1月4日
节气序列:冬至是24个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
前后节气:大雪,冬至,小寒
二、冬至的寻根探源
(一)“冬”的字形字源与字义
冬字的字形字源,甲骨文表现出的就是两粒果实吊在那里,没有任何其他的事物了。
那么,这个果实也就象征着内果实和外果实处在一种收和藏的时机,应当及时把握。是在提醒和暗示人们,应当及时收获、收藏。
在金文期,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下方框形结构中,有一横线向两侧伸出来,已经穿出下方框,里面是有一个太阳的“⊙”,也是“德一”的一个图示。
而在后面的这几个字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变迁。下方框形结构中有一横线向两边穿出来,这就象征着一种“束”,束缚。
冬字的字义:意识形态的物相学之中,冬是会意字,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
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说文》:“四时尽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冬之为言终也。考工記曰:水有时而凝。有时而释。故冬从仌(音同冰)。”《乐记》:“冬,藏也。”蔡邕《月令章句》:“冬,终也。”前汉的《汉书·律历志》:“冬,终也。”《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智识哲学文化则保留着慧识悊学对冬的质象学定义。
《礼记·月令》当中指出:“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
这段话也基本上可以引导我们向慧识悊学去体悟了,去感悟什么是天气,什么是地气。
天气为什么是上腾而不下降,地气为什么下降而不升呢?
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天,这个意思我们就可以把握住。
《鶡冠子·环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就指出了天道是天下皆冬的一个指示器,其中北斗七星最后的一颗斗柄星指向正北方的时候,“天下皆冬”。
“冬”的字形中,“⊙”的形构是象喻“德一”的。
“⊙”作为单独的汉字是指甲骨文的“日”,或者是小篆的太阳,是用离卦来象喻的,方位属于南方,五行属于火;
“仌”读音为冰,是指水,用坎卦进行象喻,方位属北方,五行属水。所以我们从上面字形的变化当中就可以看到,到后来冰就成为冬的主体,而阳火隐退了。
“大火隐退”在后面的字形上面就没有表现出来。到现在的楷体“冬”字,那就不认识是什么意思了,象形表意完全都不存在了。
(二)“至”的字形字源与字义
至,是到来、到达的意思。
《说文解字》从智识哲学文化和意识哲学文化上面去解析:“至,飞鸟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凡至之属皆从至。”
至,是向下法于地的得一;不,则是向上法于天的得一。
至,为到。例如:自始至终,从古至今,至于,以至,甚至;至,还有极、最的意思:至少,至亲,至交,至诚,至高无上,至理名言。
冬至之“至”有三义:一以明阴阴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南至。
《命理探源》当中指出:“四立者,四时之节气也,丑之终,寅之始,则为节。月之半则为中。二分者,阴阳相半之谓也。二至者,至有二义:子至巳为六阳,午至亥为六阴,至者介乎巳午亥子之间也。冬至亥阴极,故曰子,子者止也,阳于此生,故亦曰至。夏至巳阳极,故曰午,午者仵也,阴于此生,故亦曰至。”
年度周期律中,四时之度中最冷的“时”区间即将到来,这是冬至当中应当掌握的内容。
《周易·复卦》:“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看来这里也是标注出了要闭关。显态的是城门都关闭了,商旅不通了。
《注》:“冬至,阴之复也。夏至,阳之复也。”
《正字通》当中说:“夏至曰日长至,是日昼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长于是而极,故曰日长至,至取极至之义。”
三、冬至的含义
冬至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吕氏春秋·有始》:“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
这句话虽然短,但是它所揭示的历史现象却是启迪甚深的。这段话所记载的就是古人对修身实践中观察到的在质象境内的体元的一种描述。
它忠实地透漏出:春秋时期的人们,对修身实践中的现象,仍然具备一种社会性的共识,修身文化还没有完全被抛弃。篇名“有始”为发端、开始之义。
这段话描述的意思是:冬至这一天是年度周期律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同步于天道的运行规律而实行修身的远大目标,实证大道,就能实现身外有身而周游八荒,神游四极。其中的关键是先天之本的肾炁能量和体元生命,命体中的这个先天之本,它的形名就称之为“玄明(冥)”。
但是这句话却也非常容易被意识哲学文化的人们所曲解,可能就会因为不得要领而脱离了它原文的本义。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这段话所描述的虽然完全是社会治事的内容,但是也说明了社会对冬至是正年的认同,虽然历经汉代以降的漫长岁月,在主流社会仍然并未消失。
但是时至今日,冬至如大年,已经只是少数人的模糊印象;而庆祝的行为,在社会主流文化中早就消失得毫无踪影。这就是文化之殇啊!
这也表明:两千五百年以前古圣天人合一而为东方文明所确立的顺天应人、治人事天的文化,彻底在社会中消逝了,令人感叹!
不过,大道的文明,“筮曰远,远曰返”,我们正站在“返”的时间节点。我们为我们自己有幸站在这个“返”的时间节点而感到由衷的欣慰;我们应当为天人合一的道德根文化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冬至之日,一阳自地而升。”
冬至这一天的数与度的时间与空间节点,是天道自然规律法则守信而至的时间,是一缕阳炁从地下开始缓缓上升的时刻。
四、冬至的物候
冬至三候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
(1)一候蚯蚓结
蚯蚓是阴曲阳伸的一种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经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在六阴寒极之时,蚯蚓在地下土壤中,单个地盘结或相互交结而像绳索一样盘结。蚯蚓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又称之为地龙。
(2)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但是阴阳却不同。
鹿,例如梅花鹿,其性属阳,它长的角支伸向前方,与黄牛角是相似的,所以它属阳,黄牛也属阳。
麋,虽然属于相同科目,但是却属阴,它的角支是伸向身体的后方的,与水牛角的方向相同。
所以,大家如果了解黄牛和水牛这一阴一阳的话,也就容易了解鹿和麋之间的差别,都是重要的阴阳分类特征。
夏至节气时天地一阴生,鹿会感受到阴气而脱解鹿角;冬至时节一阳生,麋则感受到阳气而角脱落下来,这都是因为夏至是阳之极,而冬至却是阴之极。
万物依据自己的阴阳属性确定着本身的生长规律,不会主动违背;而只有人类才会背离四时之度,自找灾咎、疾病、困苦。
(3)三候水泉动
物相的水,是天道“德一”的阳炁所化生。
当阳炁经过休眠而再次开始运动时,水也就必然同步响应,一阳初生,阳生而动出现变化。
现代科技已经发现量子具有这种属性,量子具有纠缠效应,能发展成为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称之为量子通讯。
五、冬至概述
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 ,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 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开始的。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它的这个重要特点:它就是白天最短而黑夜是最长的一天,刚好跟夏至恰恰相反。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的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但是在夏、商(殷)、周的天人合一的传统历法中,是把冬至作为新年的开始,冬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冠岁”,真正意义上的春节。
周代的正月就等于我们现代的农历十一月,所以,在汉武帝之前,拜年、贺岁、贺冬是连接在一起的,一直到汉武帝采用了夏历以后,正月和冬至强行地撕裂开来、分开。
尽管汉武帝强行地将冬至降到了“亚位”,我国古代历来对冬至仍然是非常重视的,曾经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民间习俗。
《汉书》中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晋书》当中也有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皇帝和百姓都将冬至作为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来对待。
迄今为止,春秋战国前后迁徒于川、贵、云南等地的这些后来演变成为少数民族的族群,其中一些少数民族的春节都还是保留了在冬至前后过年节的这么一个习俗。
这些民族保留着将冬至前后作为新年的习俗,是古代历史上以冬至为年的活化石,成为历史的见证。
中国古代内取诸于身,外发明于物,用土圭的方法来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这一天。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当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这一天也是我们整个地球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运行,以及她本身前俯运动的开始——地球的仰动完成了最后一个节点,开始进入了前俯运动,阳光直射地球,开始从南回归线逐步地北移,使北半球的白天渐渐地增长,夜晚也就逐渐地缩短。
冬至以后便开始“数九”了,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就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这些气候的特点,我们应当加以掌握。
六、冬至诗词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
着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七、冬至修身顺四时
能量卦象对应:复卦开始生成期
天时能量对应:十一月
地支时能量对应:子时【23时~次日凌晨1时】
月度周期律对应:初三日
天象所座星宿:危宿,虚宿,女宿
臟腑能量对应:肾臟
经络能量循环对应:胆经
天地能量主运:水炁智德能量峰值期
六气能量主气对应:太阳寒水
八风能量对应:不周风止,转广莫风
四季五行对应:五行属性是阳水
五音能量对应:羽音波
人体脊柱对应:第五腰椎【L5】
冬至节气,复卦开始生成期,天地能量的主运,水炁智德能量峰值期。
该文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熊春锦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