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 南湖君 ], welcome back!

«October 2024»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用户:
密码:
缓存:

Bulletin Board

暂无公告...

My Features

Blog Update

Latest Comments

Messages

Friend Site Links

爱德华网络世界
爱德华论坛世界
爱德华博客世界

Blog Counts
blog名称:南湖君
日志总数:26
评论数量:9
留言数量:0
访问次数:144732
建立时间:2004年9月16日

[旅行日誌]黄冈、黄石、黄陂……为什么湖北有那么多姓“黄”的地名?
edward 发表于 2020-11-4 11:16:36
在中国众多地理和行政区划名词中,带“黄”字的有不少,比如,黄河、黄山、黄海、黄浦江等等。其中比较神奇的是,在湖北东部,自西向东分别排列有黄陂、黄安(今红安)、黄冈、黄石、黄梅,5个不同行政级别的地名都带有“黄”字。
湖北省地图
是有历史渊源还是纯属巧合?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黄”字与黄国
现代汉语里的“黄”字,起源于古代的黄国。
黄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由于很早就被楚国灭掉,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其所辖区域,大致包括今河南信阳潢川全部、光山县、罗山县、信阳县、商城县大部以及鄂东北边缘地带。
黄国虽然不大,但算得上名门之后,其始祖叫伯翳,与黄帝同出一脉,因帮助舜驯养鸟兽有功,被赐赢姓,与陕西秦人为同一祖先。传说伯翳的后裔有14支。其中一支即为黄氏。黄氏一族最早活动在今山东地区,夏、商时期,为躲避战火,不断南迁至江淮流域,被人称作“黄夷”,这就是黄国的前身。西周时期,在征讨东部部族的战斗中,“黄夷”比较清醒,没有乱站队加入战局,故而被封为黄国。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为赢姓伯翳长子大廉所建,都于光州。在河南潢川县隆谷乡,至今仍保留有比较完整的黄国故城。
黄国所处位置,是南楚北进中原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这样的国家注定无法长寿。何况,它还与强大的楚国为邻,更要命的是,黄国人似乎并没把这位强大的邻居放在眼里。公元前704年,楚王与诸侯会盟于沈鹿,它旁边的两个小国黄国、随国一点面子不给,都没出席。结果,楚国会盟后就灭了随国。公元前675年,楚国出兵伐黄,表面上看是报30年前不听招呼之愤,实质是楚人想借此打通从黄国通向淮河中游的通道。但此次讨伐,可能遭到了黄国人的顽强抵抗,虽然取胜,但并未取得预期战果。
经此一战,黄国国君公开称,楚国都城郢离黄国有九百里,怎么能打得到我。结果,公元前648年,楚国借口黄国不称臣、不纳贡,终于把它灭掉了。不过楚人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允许黄人继续留在黄地。之后,黄国人的后裔不少进入楚国境内,有一部分甚至在楚国当官,最为出名的便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
电视剧《芈月传》中的黄歇(黄轩饰)
有种比较流行的说法,黄国被灭后,黄国人不论走到哪都仍以国为姓,其中相当一部分流散到当时的楚国腹地,于是就有了因黄氏迁居而得名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实质上,这种说法过于牵强。几大地名中,唯一与黄国有点联系的,可能就是黄冈。
黄冈、黄陂缘于黄国
黄冈,秦朝时称作衡山,后又称西阳、齐安,直到南朝的梁大同元年(535年),梁设置了黄州。隋朝时,在黄州内设黄冈县,取名来源于府城南的黄冈山。而黄冈山的得名,就来自古黄国。据《今县释名》:“西北有黄冈山,因古黄国得名。”一直到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地区和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治所驻黄州,并建置团风县和黄州区。
黄冈市地图来源:地图帝
所以,在上千年的时间里,现今的黄冈地区一直被称为黄州。有两位文豪曾在黄州任职,一个是晚唐诗人杜牧,曾任黄州刺史;另一位是苏东坡,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他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此地创作的“两赋一词”,闪耀中国古代文学史。两赋指的是《赤壁赋》和《前赤壁赋》,一词则是著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实,他同期创作的还有一阙词叫《定风波》同样出名,其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词句,写出在压抑冤屈的心境下,苏东坡豁达潇洒的态度,成为后世失意之人的鸡汤良药。他的《赤壁赋》中所说的“黄泥之坂”,就是指的黄冈山。
苏东坡
今天的黄冈,最出名的当属黄冈中学。不知有多少70后、80后做过黄冈中学的试卷。有的人成年后还经常梦到在做题,可见影响力之深。
黄冈中学
另一个与黄国存在联系的是黄陂。春秋时期,现黄陂之地就属黄国。楚灭黄后就归入楚国。秦汉时属荆州江夏郡西陵县。汉末,刘表手下大将黄祖于此筑城,起名“黄城”。据说黄祖是黄国故人之后,但这一点并无史实依据。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为南司州州府驻地,并置黄陂县。黄陂作为一个地域名称,之后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清末的黎元洪就是黄陂人,所以又被人称作“黎黄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黄陂县制,隶属孝感专员公署,1959年随专区并入武汉市。1961年恢复原区治。1983年10月划归武汉市管辖。1998年9月撤销黄陂县设立黄陂区。
除此之外,其他几个以“黄”字开头的地名,基本与古黄国无关,其得名因素,大多跟周边自然地理有关。
其他得名于自然因素
黄梅县,隶属于黄冈市,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处的长江北岸,隔江是江西省的九江市。秦时属九江郡,隋开皇初年,改永兴县为新蔡县,十八年(598年)改称黄梅县。之所以称黄梅县,是因其境内有座黄梅山,还有一条黄梅水。黄梅山之名,是因山上多产黄梅而来。
黄梅山,也是中国有名的佛教圣地
现今成为中国戏剧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通常认为源自安徽,实际上最早是从黄梅县传出去的。据传,古代黄梅县古角、垅坪等多云山区盛产茶叶,每当茶春,茶农们习惯唱山歌小调来歌颂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彻夜的丰收,这种民间的优美的、抒情的山歌小调,传统地成为采茶歌或采茶曲,之后传到安徽,经过发展,有了戏曲的雏形,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一个完整而成熟的剧种。以安徽安庆为中心在全国传播开来。
黄石,在新中国之前一直叫大冶,大概是因为三千多年前人们就在此地挖矿冶炼青铜的缘故。黄石一词,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曾有提到:黄石公与张子房相期,“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但此黄石非彼黄石。今天意义上的黄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大冶改过来的。
1949年5月,石灰窑、黄石港(时合称石黄镇)解放。不久,将石黄镇和铁麓、长乐、申五、下章四个乡从大冶县划出,成立石灰窑工业特区。1950年7月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的请示,决定改石灰窑工业特区为湖北省辖市,定名黄石市。黄石市的“黄”来源于石黄镇,而石黄镇的“黄”字得名于镇区江边的黄石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清理长江航道炸毁了黄石矶,所以黄石矶已经是个历史名词了。
黄石矶的“黄”,根据《湖北通志》注释:因其“石色皆黄”故名。这是因为黄石矶位于江汉平原夏下游,长江上游洪水泛滥成灾时,到处是黄色泥水,山披上的石头都是黄色的。
黄石有个著名的地方叫西塞山。唐朝诗人张志和所写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被誉为千古名句。不过,浙江省湖州市宣称,诗中所写的西塞山实际在他们那里。但张志和所提到的西塞山在黄石的可能性要更大点。因为唐朝另一诗人刘禹锡也写过一首名诗叫《西塞山怀古》,开头就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无论是金陵还是益州,都是长江沿岸城市,与黄石在一条线路上。今天的黄石还流行一种西塞神舟会的传统盛会。
西塞神舟会
还有一个地方,现在叫红安,曾叫黄安。黄安最开始也不叫黄安,而是称“新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由黄冈、黄陂、麻城三县析置新设,取安居乐业之意,黄安名中的“黄”字,按一般地域命名的习惯,大概是于黄冈、黄陂中得来的。
1952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黄安改名红安。究其原因,与黄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所决定的。黄安是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其中8人被授予上将军衔,另有中将13人,少将军衔的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被人们称为“将军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安名副其实。
位于红安的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
由上可知,湖北东部这些“黄”姓地名,其成因复杂。有与历史上的古国有关,也有与自然山水及植物有关,无法一概而论。至于如此集中的出现在这片区域,既有历史与地理上的巧合因素,也有人们在命名时多参考周边区域名称的习惯有关。
参考资料:
黄陂区官网
黄冈市官网
金荣权:古黄国历史变迁与文化特征综论
金白颖、史宋丹:《黄梅戏的历史考源》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

阅读全文(1082) | 回复(0) | 引用(6)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爱德华网络世界 | 博客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Powered by www.ok5266.com © Copyright 2004-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47 second(s), page refreshed 358293 times.